“我的薪水怎么才能持续提高”
也许,这是很多职场人心中的疑惑
没关系,接着往下看
1.设立工作和生活的界限
不同阶段设立不同的优先级
一个人的薪水不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,更有行业的因素。要想长期价值的增长,不断投资自己,保持输入,更要在行业的大背景下顺势而为的努力,才能长期不断增值。
在信息漫天飞的现代其实很难有工作和娱乐的严格界限。电子邮件时时有更新,微信微博分分钟有推送。
没有界限就会事事混在一起,让人倍感疲劳、时时都在被外力拉扯。
有时候,时时在线、分分回复并不是必要有效的方式。一些工作狂时刻在线,全心扑在工作上,精神和精力上反而容易衰老,未必能有很大的成就。
管理生活和工作一样需要智慧,每天工作时应该深度工作,生活时应该用力生活。
工作生活不存在平衡,应建立一些工作生活隔断,既享受工作也享受生活,真正有成就的人往往是把工作纳入生活,生活和工作一体化。
提高专注,降低干扰
工作时专注投入,不看任何无关网页、玩手机,每天集中半小时处理邮件。在生活状态中,减少对工作事务的接入和处理频率。
如果无法避免邮件或微信等工作,可以规定频率降低到两三小时刷一次手机工作。
设立完工仪式,增加仪式感
结合清单管理和仪式感,我们可以让工作更加有序。
在工作日结束时使用停工流程,每天在工作前做一个任务清单,在结束时一一检查,以使成功结束一天工作。
完工流程结束时可以说:“今天工作都完成了”给大脑一个暗示。切换到生活模式。这种流程仪式会保证工作完成,也能将不产生高价值产生的活动不断减少。
2.突破自己的舒适区
进入学习区
在漫长的职业生涯,也需要在经常忙碌的工作中抬头看看未来。
任何行业都有生命周期,在行业兴起时,往往抓住机遇的人薪资也会高于平均值,这是行业的溢价。
如果没有有意识地突破舒适区,有可能哪一天发现有价值的知识都在自己的恐慌区了。
每个人都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,进入学习区,只有不断有新的挑战,才能不断进步。
拓宽自己的社交面
有些机会和信息往往是弱联系才会有,可以有计划参加一些跨行业的社交扩大视野。
有意识地多做些在工作范围之外的工作,适当扩大自己的影响力
如今很多行业关注度高、机会多,可以多利用自己的专长,做一些工作相关的事情,在工作之外的输出中得到成长。
替换工作,提高工作效能
有时工作累往往是因为工作乏味,没有挑战,事务性工作多。适当将工作重新编排,将不同的工作轮换交替进行,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。
学会记录,经常总结,增强系统思维,不仅自身工作能力得到提高、效率提高,也能改善现有的倦怠。
3.不断学习
建立输入和输出体系
增加输入才能期待输出的增加,用投资收益看输入输出之间的关系。要“以终为始”,多从自己的未来目标做现在的选择,设立重要的事情清单,每天安排出“为未来的一小时”之类的时间用于长远目标的达成。
在走入职场后就要有意识的注意精力的补充和释放,形成良好的精力管理方法。在年轻时就应将精力管理纳入生涯管理中。
生活中设置适当离线工作的时间,在年轻时真正建立起补充精力的方式,健身、阅读,或培养其它能长远受益的爱好,学一点生活上的技巧,要有“身体劳作,心智空闲”的休闲方式,经常有意识的让精力和能力建立良性的输入输出体系。
如果没有不断学习,成长会变慢,会越用越“薄”。
跨领域学习
很多优秀人才都有计划的学习新知识,我们经常会震惊于他们跨界知识之丰富,其实仔细研究很多人的经历,你会发现,无论是比尔盖茨、彼得还是德鲁克都有每年学一个新行业知识的计划。
不是碎片化一零半爪的听来听去,而是有计划的、有系统的定立学习计划,设立一个学习目标。
新技术学习
即使是互联网从业人员,也要对新技术保持关注。
任何一种穿透式的新技术新工具最终会被广泛影响利用到所有行业,和蒸汽机、电力一样,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巨大,但所有的行业经过互联网改造后,这门技术最终会成为“传统”行业,从业人员也会失去领先优势,所以,做任何决定都要趁早!
通识学习
除了一些理财、健康、生活等实用性知识,也需要补充哲学、历史、美学、社会等所谓“无用”的知识。这样对自己看问题的角度的思考的角度会不一样。
人生是马拉松、职场是接力跑,每个职场人士都有顺或逆的时候,但无论什么时候,只有我们不断保持良好的状态,始终拥有进取心,学习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,坚持投资自己,保持价值的不断增值。
居安思危,得意时寻退路,失意时寻出路,才能处变不惊,保持自己的竞争力。
所以,那些一直游走在学与不学边缘的人们,再不行动真的就晚了!